本报通讯员 陈富才本报记者 张敬波
10月27日上午,记者来到广德县柏垫镇姚村村,漫步平坦整洁的村道,幢幢农家小楼映入眼帘,清澈见底的小河穿村而过……好一派亮丽的乡村宜居图!
“以前这条河清理不及时,几乎成了臭水沟。 ”村民康苇正在河边洗菜,脚边放着一个装满蔬菜边角料的垃圾袋,随着她的手不断搅动,水里一群鱼虾在欢快地抢食,“现在,垃圾有专门公司承包清理,保洁员天天来,你看,水又可以喝了。 ”
小山村的垃圾有公司承包?见记者疑惑,村支书姚昌群笑了:“就是垃圾清理外包,让承包企业划片经营、集中处理。 ”通过对外招标,该村将全村的环境整治工作外包给广德县柏垫镇南山置业经营部,村里负责对环境卫生进行监管和考核。 “公司化规范运作,扭转了过去环境卫生整治中,政府既当运动员、又当裁判员的尴尬。 ”该镇党委副书记毛洋忠说。
为加强环境治理,建设美好乡村,该镇结合“三线三边”整治,在全县率先将市场化运作引入环境整治,意在让“私家扫把扫好公共地”。
从今年3月起,柏垫镇将辖区14个村(社区)分为三大区,按照“先试点、渐推广、全覆盖”的原则稳步推进。经公开招标,择优挑选实力较强、管理规范的保洁公司,并制定镇环境卫生考核管理实施意见,明确考核对象、内容、方式和考核奖惩、考核具体工作机制。为提高群众主体意识和监督意识,镇里按照“先服务、后收费”原则,在已保洁的中心村庄和街道向居民收取一定的保洁费,但缴纳前须经村(居)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,坚持“专户管理、专款专用”。
经过半年多推进,柏垫镇环境整治工作实现了多赢。市场化运作让保洁时间常态化、范围全面化。日常保洁不低于8小时,并增加了对房前屋后、绿化带、河塘沟渠以及一些卫生死角的定期保洁。在保洁面积不变、保洁人员不变或有所减少的情况下,环境整治水平大幅上升。“可喜的还是人们环境卫生意识的转变,以前随地倾倒垃圾的现象没有了。 ”退休教师、老党员许宽平说